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豐盛控股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豐盛控股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卓爾發展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卓爾發展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財帝原創 ⷠ作者 | 荷 微 卓爾係控製人閻誌,還將五年蟬聯湖北首富榜寶座,今年如果不出意外。 隻不過,胡潤已經改寫了他的財富數字:前年588億元,去年345億元,如今顯示180億元。 儒商閻誌的2019年倒是看似悠閑,他出版了50萬字的小說《武漢之戀》。而實際上,他在賺錢方麵一點都沒閑著。 他仿佛忘不掉,這幾年從卓爾智能(02098.HK)上高賣低買狂賺63億港元的甜頭。 念念不忘卓爾無法在A股上市的遺憾,在低迷的股市中,他野蠻而不動聲色的拿下了漢商集團(600774.SH)、華中數據(300161.SZ)的控股權。 與暴風影音馮鑫不同的是,48歲的閻誌顯得成熟老練得多,他洞悉人,善交際,商業版圖上謀篇布局。 他在A股資本市場開始了一場新的圍獵。 1 | 小鎮青年 這位從大別山走出的小鎮青年,從一窮二白到湖北地區首富,他的人生暗合了時代浪潮的跌宕,也顯露民營企業的果敢、凶猛、狡黠與才幹。 閻誌,1972年生於湖北大別上深山——黃岡羅田縣三裏販鎮。他的父親為小鎮林站的檢察員,母親為縫紉機繡花的手工業者,他有5個姐姐。 年少他喜歡讀魯迅、沈從文的作品,在高中創立文學社。16歲那年,因為父母均患病住院,他毅然退學,他進入羅田縣三裏販鎮林業站做檢察員,子承父業。 他善於抓住機會,因為文筆好順藤進了羅田縣林業局,此後沒過幾年便進入市委黃岡文聯,擔任《鄂東文學》編輯。 22歲,不安分的他毅然從黃岡辭職邁入武漢,擔任《市場時報》擔任編外記者。24歲,他幫出版商編寫了劉德華的傳記——《天若有情:天王之劉德華》得到2.5萬元稿費,這是他日後津津樂道的創業第一桶金——開啟“卓爾”之旅。 僅僅2年時間,異常勤奮的閻誌將卓爾打造為湖北最大的廣告代理公司。他很早看到了區域代理的局限,決定卓爾轉型實業。 從2001年起,閻誌嚐試一切可能的實業,先後狩獵白酒、食品藥材、學校、紡織等多個產業。一直到2005年,他開始涉獵商業地產,並在2008年後用2億元全部身家加舉債拿下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開啟了人生的快車道。 2011年卓爾智聯(02098.HK)在港股主板上市,這是閻誌的又一個人生分水嶺。 此後幾年,利用資本杠杆,閻誌開始長袖善舞:卓爾旗下棉花現貨交易平台——中國天門棉花交易中心;參與籌辦民營銀行;成為蘭亭集勢[LITB.N]第一大股東;旗下“中國通商集團(1719.HK)港股上市。 九年來,“卓爾係”在資本市場浮出水麵。 閻誌及其“卓爾係”海外擁有三家上市平台:香港上市的卓爾智聯和中國通商集團、美國紐交所上市的蘭亭集勢;A股兩家上市公司平台:華中數控、漢商集團。 “卓爾係“觸角伸向投資控股、供應鏈管理、港口碼頭、倉儲物流、旅遊、航空器製造、金融、房地產等。 此外,閻誌控製的除核心企業以外的主要境內關聯企業還有240家。 2 | 謀篇布局 商業地產,得不到高溢價,滿足不了閻誌的野望。 2015年,A股史無前例的創業板行情,仿佛給了閻誌啟迪。 他開始啟動卓爾互聯網升級,並提出“批發市場+互聯網”和“卓爾雲市場”,給資本市場講一個中國最大的線上線下集成批發交易平台的美麗故事。 那一年,1號店被京東收購,他找到同是武漢大學校友的於剛,兩人一拍即合,於剛注資卓爾2000萬美元,擔任聯席董事長。 於剛曾任亞馬遜副總裁、戴爾副總裁,互聯網人脈圈廣泛。他為閻誌介紹了前阿裏巴巴執行副總裁衛哲。 獨木難支,三人成林。他似乎開始了一場籌謀已久的局——瘋狂的買買買資本運作。 2016年開始,卓爾智聯開始了暴風驟雨般的海外收購。 3月,卓爾斥資4.97億元入股跨境外貿電商蘭亭集勢,成為第一大股東,打通國內外交易渠道。 6月,收購嘉寶資本旗下三家公司,組建卓爾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提供融資、保險、租賃、征信、支付等金融服務。與此同時,卓爾不滿足於單一的日常消費品類目,開始把觸角延伸至其他更多品類上。 10月,卓爾簽約收購衛哲投資的農產品電商平台“中農網”60.49%股權。 2017年10月,收購化工及塑料原材料電商平台“化塑匯”,組建鋼鐵等黑色係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卓鋼鏈,入股國內最大的海鮮交易平台“海上鮮”等,打造了一個千億級的產業互聯網矩陣。 伴隨著密集的收購,卓爾智聯頂著“中國B2B領域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的光環也一路走到了它的高光時刻——股價最高11.72港元,總市值1302億港元,這一天是2018年4月3日。 3| 卓爾智聯底色 卓爾智聯自從上市後其收入增速開始放緩,其毛利率不斷降低。與此同時,其股價也一直未有起色,在15年4月之前一直維持在3港元/股左右的均價。 在2015年開始大規模並購以後,其業務構成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2017年以前,物業相關收入占比一直穩定在80%以上。 2017年以後,物業收入迅速下降,供應鏈管理及貿易業務收入占比一躍達到93%以上,與此同時營業收入額也暴增了1733.66%,業績暴增的原因同樣得益於並購。 2017年,因完成收購中農網和武漢卓恒,卓爾智聯來自供應鏈管理及貿易業務的收入從2016年的1.67億元暴漲至207.36億元。 2016年開始轉型以後,毛利率持續降低。2018年毛利率低至2.78%,雖然收入增長152.22%,但是淨利潤卻同比降低45.94%,直接導致增收不增利的局麵發生。 2019年情況則更甚。對於毛利率跌至個位數的原因,卓爾智聯曾解釋,主要是收購中農網、化塑匯導致收益組合變動所致,而供應鏈管理及貿易業務初期發展的特點就是貢獻較高收入但毛利率較低。 從現金流狀況來看,卓爾智聯自從上市以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一直到19年才得以回正。其中,它連續八年一直靠著融資活動現金流不斷流入,資產負債率持續增加,在經曆房地產轉型後仍加杠杆激進經營。 截至2019年上半年,卓爾智聯賬上現金13.13億元,一年內需償還的短期借款86.72億元,負債總額高達363億元,公司明顯存在短期資金缺口,其現金流狀況並不樂觀。 4|卓爾暴漲的秘密 卓爾智聯估值與利潤數字如同經曆過山車,這是因為藏著一個關聯交易的秘密。 2015年,豐盛控股通過“Rich Unicorn Holdings Limited”對卓爾控股持股8%。2016-2017年,卓爾智聯持有豐盛控股3.53%和豐盛控股旗下中國高速傳動0.17%的股權。 兩家公司交叉持股,當股價上漲時,雙方都從對方身上收獲數以億計的巨額收益;當股價下跌時,彼此連累對方出現數億巨額虧損。 2015年11月,豐盛控股收購卓爾智聯股份後,後者股價一路高歌猛進,從2015年4月的2.4港元~2.9港元起步,一路衝到2018年6月的9.8港元;而豐盛控股的股價,在2015年4月時僅有0.7港元左右,2018年1月時最高價已達4.95港元,豐盛控股和卓爾智聯都大獲其利。 投資收益的增長,推動利潤大幅增長。卓爾智聯也因此出現兩年淨利潤遠大於收入的情況。 比方說,卓爾智聯2015年取得營業收入10.29億元,但是淨利潤高達20.46億元;2016年卓爾智聯取得營業收入12.13億元,但是取得歸母淨利20.57億元。 卓爾智聯這2年的業績明顯依賴於一次項目,主要包括股票投資收益。隨之而來2017年卓爾智聯的淨利潤站上了上市以來的最高點。 風口來得快去得也快。2018年卓爾智聯淨利潤幾乎腰斬,僅有12.74億元,其中最大的一筆淨虧損在於其持股的上市公司豐盛控股股份公允值變動減少約8.79億元。業績過山車帶動卓爾智聯股價也在坐過山車。 2018年4月其股價達到最高點以後,市場質疑聲不斷,股價開始一路下挫,最低跌至0.41港元/股,跌幅近96.5%,幅度之大也是讓人瞠目,近期股價也未見起色,始終遠低於發行價。 豐盛控股的2018年並不太平。2018年12月26日,豐盛控股的關聯方豐盛集團,出現近13億元債務逾期。與豐盛集團一樣,豐盛控股的資金情況可能也較為緊張。受豐盛集團牽連,複牌後的豐盛控股股價並未企穩,而是持續下跌。 2019年1月11日晚間,豐盛控股披露公告稱,預期投資卓爾智聯淨虧損約34億港元,約合29.81億元人民幣。 著名的做空機構格勞克斯(Glaucus)在2017年其發布豐盛控股的做空報告之時,就有提到這樣的模式:豐盛投資了卓爾——卓爾股價被拉升——豐盛獲得大量投資收益——豐盛利潤大漲——豐盛股價跟著業績大漲——卓爾也獲得大量相應投資收益——卓爾股價也有相應繼續大漲。卓爾集團與豐盛控股的股票走勢也呈現出與這種猜測邏輯一致的走向。 而下一步,便是股東高位出售股權。 5|狂賺63億港元 詩人閻誌,在資本市場顯露出另外一張殺伐決斷的麵孔。 閻誌也許看準了時機,在2017年12月賣出卓爾智聯價值63.2億港元的股份。卻在2018年12月27日,以1371萬港元的代價,將股份重新買回,而這一天正是豐盛控股深陷債務危機在港交所公告稱,股票暫停買賣。 閻誌一買一賣之間,淨賺63億港元。 這著實割了一波港股投資者的韭菜,而這豐厚的投資回報足夠支撐他在資本市場翻雲覆雨。 卓爾智聯的互聯網+的故事很精彩,但是股價過山車並沒有讓長期投資人獲益,也沒有給公司的利潤帶來改善。 如今,卓爾控股市值一直在80億上下徘徊。他和幾個高管的金額,要超過如今公司的市值。 卓爾係轉頭從港股殺入A股。 事實上,被卓爾係收購的漢商集團也不是績優股。 從閻誌首次舉牌的2012年算起,一直到2018年,漢商集團連續7年歸母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的單年最大值隻有2219萬元。 更有意思的是,2017年閻誌在回複深交所問詢時承諾,未來12個月內卓爾係不謀求漢商集團的控製權,亦不會改選董事會也不會籌劃其他重大事項。 而承諾期一過,閻誌立馬向漢商集團股東發起要約收購,並於2019年1月完成對漢商集團的控製,不改選董事會的閻誌進入漢商集團董事會並當上了董事長。 此外,卓爾係及閻誌耗費超過5億資金成為A股華中數控的最大股東。 但是華中數控是實打實的績差股。如果以扣非淨利潤計算,華中數控自2012年起就再未盈利,而自2018年之後,華中數控虧損額開始加大。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華中數控分別實現扣非淨利潤-1.33億元和-6435萬元,目前市值也隻有25億元左右。 卓爾係是否能拯救華中數控? 我們不知道,但是好故事已經開始出現了。閻誌早在一兩年前開始布局智能製造,進入歐洲收購飛機製造企業。 2017年年底,《武漢首造卓爾飛機湖北首富涉足航空製造 半年前並購捷克航空公司》的報道陸續爆出;2018年9月,《卓爾收購世界頂級特技飛機製造商,我省航空產業再添生力軍》出現在湖北各大媒體上…… 這會不會成為華中數控未來資產重組的謀劃不得而知,但卓爾智能製造的故事已經開始了,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在資本市場依舊是那麽熟悉。 卓爾係以房地產業務起家,此前並未經營或者控股過數控類高科技公司。 而以收購上市公司而言,卓爾智聯曾經收購過一家叫做蘭亭集勢的跨境電商。但是此後蘭亭集勢不僅連年虧損,還因股價過於低迷而在2018年收到了紐交所的“摘牌”警告。 無論是舉牌漢商集團還是增持華中數控,令卓爾係驕傲的或許是其收購手段均為二級市場砸下真金白銀,這種透明的市場化收購總能給人帶來想象空間。 通常情況下,隻有收購者非常看好上市公司的發展,才會花費自有資金在二級市場購買股票,但是這實際上是一個羊毛出自羊身上的故事。 縱觀卓爾係近些年收購運營曆史,卓爾智聯的轉型隻不過便宜了高管,收購蘭亭集勢並沒有扭轉這個跨境電商的頹勢,卓爾係旗下另外一家港股公司中國通商集團股價始終低迷,卓爾係運營高科技公司能力並不突出。 那麽此前並不擅長收購整合,又對高科技缺乏經驗的卓爾係連番收購A股績差股,又怎樣改善公司業績,提升投資者收益,避免重蹈其港美股旗下公司的覆轍呢? 卓爾及閻誌資本狂歡過後,留給資本市場的是什麽? 這值得深思。 參考文章:《卓爾的故事》陳潤著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